自我肯定: 只要父母能夠了解孩子、接納孩子天生氣質的差異, 無論是好動不好動規律不規律堅持不堅持的孩子, 都有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, 都可以對自己產生自信。




獨立自主: 父母無法陪孩子走一輩子, 不要為孩子做他應當、也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, 鼓勵他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自主的做選擇, 肯定他的成功、支持他面對挫敗。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, 是父母親送給孩子最好的生命禮物。




尊重他人: 父母要以「溫柔而堅定」的態度來教養孩子。溫柔是指對孩子的了解與接納, 而當孩子的行為對別人造成困擾, 父母就必須對行為規範展現堅定的態度, 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。讓孩子知道「自在做自己」的合理範圍在哪裡, 和別人相處時又該如何克制自己以尊重他人。




 




覺察自己內在情緒的能力, 就像煙霧警報器一樣, 讓我們可以防微杜漸, 及早處理情緒問題, 避免莫名其妙發脾氣, 或突然情緒崩潰的情況發生。




 




正向情緒如快樂、得意、放鬆等是生命意義的重要來源, 但負向情緒通常是危機與困境的警訊, 在激發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



 




情緒感受沒有對錯, 但情緒反應有恰當與否。




 




樂觀固然讓人充滿希望, 悲觀也可能讓人學會謹慎; 對事情感到難過可以轉化為內省的能量, 憤怒也可能成為利他行為的動力




 




道理固然要講、規範自然得要求, 但孩子陷溺在情緒裡時, 理性很難發揮作用。唯有先處理了情緒, 孩子才能夠靜下心來思考道理, 想想該怎麼做。




 




孩子需要的就是那份了解與接納, 並且在與父母進行的對談過程中, 了解自己真正的感受與想法, 對自己的情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若父母與師長經常能夠如此對待孩子的情緒, 孩子將逐漸學會自我聆聽與自我引導, 未來即使父母、師長不在身邊, 他也已經具有自我處理情緒的能力。




 




在情緒剛開始發酵時就能夠即時覺察、釐清, 而非等到深陷情緒困擾甚至衝動行事後才發現事態嚴重, 是高EQ的重要內函。




 




停→想→行




: 暫時不採取任何行動。想: 仔細思考可能的行動及相應的後果, 判斷哪一個行動與後果比較恰當。行: 實際去行動。




 




生活從來不缺誘惑與危險, 父母親的接納、鼓勵與引導將能幫助孩子從中學習成長, 逐步養成「三思而後行」的習慣。




 




自信面對挫折是EQ的重要內涵之一。在自信的基礎上去經驗挫敗、在肯定的支持中去享受歷程, 是培養不怕失敗的孩子的不二法門。




 




拿捏壓力的鬆緊原則: 充足的成功經驗、適當的挫折經驗、恰如其分的期待。




 




肯定與鼓勵最能促發孩子想追求進步的動力。




 




如果父母能夠深刻體認提升EQ的過程是緩慢而漸進的, 只要能「錯得更少、錯的時間更短、更快彌補錯誤」就是很大的進步, 也就是能接受孩子的「貳過」, 鼓勵孩子逐步改善。




 




「不一致」本來就是常態, 但真正造成衝突的往往不是差異, 而是討論差異、面對衝突的方式。「防患未然」與「異中求同」, 有助於爸爸媽媽以身作則示範衝突處理, 成為孩子學習高EQ的絕佳機會。




 




預防「習得無助」的三個方向:


- 以身作則, 提供孩子樂觀的楷模


- 就事論事, 增強孩子積極面對挫折的態度


- 接納支持, 幫助孩子度過生命中的危機。




 




發展有彈性的高EQ特質的原則: 厄運不會一輩子、挫折只是一部分、持續地發揮特長、轉彎處別有風光、不忘身邊有依靠。




 




人生難免碰到障礙。來自內在的障礙, 可以透過自我成長去克服; 來自外在環境的障礙, 則讓人不得不轉彎。學習對更多的事情說「好」, 更積極的去嘗試不同的經驗, 轉個彎, 才有機會看到不同的風光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