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立春*

1.吃五辛春盤: 蔥、蒜、蕎、蕗、韮, 幫助身體起陽的食材 陰陽協調

2.春天多吃春蔬(野菜與蔬菜)有助血液的淨化, 排除冬日鬱積的濁氣

3.年夜飯: 杭州魚圓燉湯(團圓), 吃水餃(金元寶), 一對元蹄(成雙成對), 一尾魚(年年有餘)

4.初一一大早先喝一碗紅棗桂圓煮糖水(一早得貴)

5.初一吃年糕/發糕(發達與高昇); 初二吃餃子(元寶); 初三吃餛飩(吃小元寶); 初四吃麵(綿棉長命又可免除災難); 初五吃饅頭(福德圓滿); 初六迎財神要吃元寶鯉魚湯(有利有餘)

6.剩餘年菜變化: 雞湯+香腸+芥菜+年糕, 雜煮年糕湯; 蹄膀肉+白蘿蔔煮更入味; 臘肉炒大白菜

*雨水*

1.春季要補肝, 但不宜多服補品, 要多吃食令的豌豆苗、萕菜、春筍、香椿; 春天吃萕菜飯、香椿豆腐、涼拌春筍、炒豌豆百合; 正月宜食粥, 枸杞菜粥、菠菜粥

2.日本人採山菜, 可漬可煮可炸成天婦羅; 義大利人水煮茴香, 搗成泥狀後加橄欖油; 中國人吃艾草, 艾草糰子、艾草糕、艾草粿

*驚蟄*

1.春瘟的發作季節; 驚蟄後, 人體的腺體跟著活躍, 加上氣候一冷一熱多變化, 蟲動花開的心理刺激, 使得冬季鬱悶傾巢而出

2.驚蟄的養生之道在於保陰潛陽, 小心受外在季節性傳染病, 如流感、花粉熱等, 要多食提高人體免疫力的食物與清淡食物; 驚ˋ蟄時節, 人體皮膚腺體發達, 青少年容易滋生青春痘, 成年人好發濕疹、蕁麻疹、水痘等皮膚疾病, 此時切忌食用刺激性的食物與酒精

3.驚蟄較適合進補得是中性的鴨, 有滋陰血、消水腫的功用, 野可食鵪鶉, 對肝腎虛弱、腰腎無力者特有功效; 老人家及孕婦應多食銀耳鵪鶉蛋甜湯

4.驚蟄要小心A型肝炎的傳染, 清燉海鰻湯、清燉泥鰍有助於預防肝炎, 體質陰虛內熱者, 可食苦菜燉豬肉, 喝蕃茄汁

5.如有皮膚問題者, 苦菜佛手柑汁、南瓜茅根汁、白蘿蔔綠豆汁、胡蘿蔔汁、絲瓜汁都有助於清體內之毒

6.春草、夏瓜、秋果、冬根, 植物在大自然中生長, 自有其規律, 春天從土中冒出最低矮的野菜, 迎接著大地初生的能量; 夏天大地能量充沛, 植物向上生長, 從西瓜到絲瓜, 越攀越高; 秋天萬物成熟, 果實高掛樹梢; 到了冬日, 天地循環告終, 蘿蔔、牛蒡等根莖植物復藏土中

*春分*

1.春分是田間種植的開始, 中國聰明的農人, 為了增加土地的肥沃, 往往先種植會讓土地增加氮肥的豆類; 豆類是春季最佳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, 不只對春天需要清潔血液的人類身體有益, 也一舉兩得地豐富了土地的養分, 這正是自然農法的傳統智慧

2.春分養生, 要多注意疏肝解鬱、解熱制癢、消腫止痛之食療, 綠豆、豌豆、百合、豆芽、莞荽、萕菜都是很好的調理食物

3.茴香切碎, 在橄欖油中和蠶豆清炒, 起鍋前在撒點鹽

*清明*

1.春季, 最怕春困, 即現代人說的春日憂鬱, 多出門走走, 看看百花, 聞聞花香, 也算是自然界的芳香療法

2.清明最宜吃能清潔血液的艾草, 易有宿疾易發之人要少吃春筍

3.潤餅: 高麗菜、胡蘿蔔、豆芽菜、荷蘭豆、韭菜、芹菜、香菜、青蔥、皇帝豆、豆乾絲、肉絲、蝦仁、香菇、蛋絲、蘿蔔乾絲、油麵、花生粉

*穀雨*

1.春分到清明這15天是一年中賞花最好的時節, 但清明後盛開的花就開始要萎凋了, 尤其是穀雨一來; 春日百花之中, 只有牡丹花咼得最晚, 非要等到穀雨才開, 因此牡丹花有穀雨花的別稱

2.穀雨時, 天氣變得潮濕, 需要蚩一些去體內風寒之物, 又為了防春瘟, 身體需要打底, 吃些鱔魚、鯉魚之類的食補, 可增加身體的免疫力, 以迎接即將到來的夏天對身體的考驗

*立夏*

1.立夏起, 五行養生之道要注意心臟的保養, 要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, 小心身心上火, 切記少吃油炸、辛辣與熱性食物, 以免引發上火現象; 立夏起要多喝水, 各種清涼解熱的青草茶可以開始飲用, 夏天亦宜食粥, 像蓮子、綠豆、荷葉、扁豆加小米熬煮的消暑粥

2.絲瓜是夏日盛品, 絲瓜麵線、絲瓜炒豆腐、絲瓜煮蛤蜊、絲瓜蚵仔湯或絲瓜煎餅

3.夏日是瓜的時光, 大黃瓜炒肉絲、大黃瓜煮排骨湯、涼拌小黃瓜

4.冬瓜排骨(火腿)湯、薑絲煎冬瓜後澆上醬油、糖、醋

5.青草茶、綠豆湯

6.排骨在夏天很好用, 因為夏日要補充元氣, 卻不適合用溫性或熱性的雞羊; 蕃茄排骨糙米粥或蓮藕排骨糙米粥, 糙米也可以預防夏日的腳氣病

7.夏天要多喝蔬果汁, 西瓜+鳳梨(蕃茄)、柳橙+木瓜、芭樂+葡萄

*小滿*

1.小滿時最要注意的身體疾病, 有各種皮膚頑疾, 如蕁麻疹汗疹濕疹, 光擦藥膏是不能根治的, 要食用清涼的藥草及食物. 有利於清熱解毒的食物有冬瓜、薏仁、綠豆、黃瓜、芹菜、荸薺、木耳、蓮藕、蕃茄、西瓜

*芒種*

1.五月釀梅是芒種的重要節氣活動. 烏梅和甘草山楂冰糖一起煮的酸梅湯, 盛夏時喝很消暑; 春梅金桔冰茶

2.芒種時天氣炎熱, 體質熱的人常覺得口乾舌燥, 可以多食奇異果、香瓜、西瓜、黃瓜、荸薺等, 但虛寒體質者, 宜選荔枝、番石榴、桂圓、榴槤、杏、櫻桃

*夏至*

1.夏至食豌豆、綠豆有清涼退火之效

2.冬至餃子夏至麵, 夏天多食麵少食白米, 不易得腳氣病

3.夏日早上吃銀耳蓮子羹, 中午吃蓮藕排骨糙米粥

4.炎暑多喝青草茶, 也可把苦瓜+芹菜+蘋果+鳳梨打成汁

5.酷暑千萬對油炸物、辛辣刺激物及火鍋忌口

*小暑*

1.三伏天吃絲瓜麵線, 喝冬瓜湯或冬瓜茶、涼拌小黃瓜、炒鹹蛋苦瓜, 煮大黃瓜排骨湯

2.三伏天中陰曆六月初六天門開時洗衣曬衣

3.小暑的養生之道, 要特別保護心臟. 夏日苦悶, 容易心煩氣燥, 容易心力衰竭, 飲食要少鹽低鹽; 喝溫的冬瓜湯、苦瓜湯比吃冰品要好

4.冬瓜+薏仁煮排骨粥. 有去濕效果; 鮮百合+蓮子+冰糖+糯米熬成百合蓮子甜粥

5.涼拌菜: 麻油拌大頭菜、黃豆芽拌豆皮、涼拌蕃茄豆角木耳、涼拌香菜茄子、雪菜拌毛豆、糖醋藕片

6.夏日湯: 荸薺藕片排骨湯、冬瓜草魚片湯、芥菜胡蘿蔔牛肉湯、蘿蔔白肉片湯、山藥蓮子豬肚湯, 有除濕、去熱、補元氣之效

7.夏日豆腐: 用芹菜、毛豆或雪菜煮豆腐

8.清熱的炒菜: 苦瓜炒牛肉、蓮藕片炒木耳、大黃瓜片炒豬肉片、蕃茄鳳梨炒魚片、豆角炒牛肉絲、黃豆芽炒豬肉絲

*大暑*

1.大暑吃羊肉和荔枝這兩種溫熱食物, 可以增加身體免疫力, 但體質過熱者不可吃太多

2.大暑胃口不開, 吃薏仁杏仁粥

3.大暑時調理身體, 要小心別中了陰暑, 即所謂的熱感冒, 身體外熱內冷不平衡; 得陰暑常和天氣太熱時貪涼, 如喝過多的冷飲, 流汗後立即沖涼, 吹太多冷氣或夜晚露宿或在屋外乘涼過久, 導致寒涼侵入已有虛寒的體內, 造成陰氣入侵的陰暑病症

4. 漢醫多不主張吃冰, 即因為冰品食用過多, 身體的皮膚冷縮, 反而不能發散體內之熱, 要發散內熱, 最好是吃常溫食物, 如溫的綠豆湯、蓮子湯、青草茶等

5.長夏要預防「寒包火」, 一是不要吃太多冰品, 免得身體過寒, 二是不要讓身體上火, 像先吃火鍋後吃冰就很容易發生寒包火, 或是吃冰時, 冰的餡料若選容易上火的花生、紅豆等熱性食物, 也容易增加體內之熱

6.大暑吃羊肉(調節身體的濕熱)、鳳梨(溫性水果)

7.西瓜+鳳梨汁(鳳梨可降低西瓜的涼性)

*立秋*

1.秋天不宜散, 要少吃蔥薑等辛味食品, 秋季養肺, 用酸輔之, 在秋日多食酸味果蔬, 以滋陰潤肺, 如鳳梨、山楂、蘋果、葡萄、楊梅、檸檬

2.秋日不可食太燥之食, 像芒果、荔枝等

3.秋季多食可調和金氣的秋果, 如銀杏、杏仁、紅棗、芝麻、芡實, 以及溫潤的梨子、柿子、柚子

4.秋季最宜平性食物, 如百合、蓮子、花生、銀杏、黑白木耳; 冰糖蓮子白木耳湯有潤肺止咳的效果

5.秋季食補湯多用豬肉及牛肉(立冬後再煮雞湯)

6.木耳花生豬肉湯、川貝雪梨豬肉湯、杏仁核桃豬肉湯(或換成豬骨)

7.紅棗銀杏蓮子粥、百合芡實粥、山藥大棗小米粥、山藥桂圓粥、銀杏蘿蔔粥

8.無花果有潤肺止咳效果

*處暑*

1.處暑時的養生之道在防秋燥, 防秋燥的飲食之道在於多喝溫水、淡茶、新鮮果汁、豆漿等, 要量少而次多

2.要少食韭菜、大蒜、辣椒、薑、八角、茴香、青蔥等食物, 油炸之食亦須避免; 若秋燥上身, 不僅傷肺, 也會禍延冬日養身

*白露*

1.身體內若陰濕過重, 容易產生哮喘、咳嗽、風邪與關節風濕的現象

2.秋天以白色養肺金, 白露養生飲食: 水梨燉豬肉、白果燉燕窩、百合燉鴨蛋、蜂蜜核桃山藥、杏仁牛奶、白果豆腐皮粥

3.白露季節身體容易過敏, 要特別小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, 例如: 螃蟹、蝦、韭菜花、辣椒等, 凡是容易引起火氣、刺激性強的食物都要忌口

4.可潤肺化痰之物: 百合、杏仁、川貝、西洋蔘、沙蔘

*秋分*

1.秋分的養生之道要注意涼燥, 涼燥常見的現象是乾咳無痰、容易怕冷、頭痛鼻塞、口乾舌燥, 此時要多食益肺潤燥的食物, 如: 核桃、甘蔗、雪梨、糯米、蜂蜜、芝麻、柑橘、山楂、蘋果、葡萄、水梨等

2.在來米可製: 米台目、鼎邊銼、菜頭粿、甜粿、客家粄條、米粉、爆米香、草仔粿、米血

3.長糯米蒸做筒仔米糕、南部粽, 圓糯米炒做油飯、北部粽

*寒露*

1.寒露天氣多變, 多食潤肺袪燥與活絡心腦血管的食物, 多食溫平性的秋果, 大棗、銀杏、山藥、桂圓、核桃、栗子、柿子等,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 對血液的淨化與暢通頗有療效

2.核桃栗子粥、百合銀杏粥、山藥桂圓粥, 有益精氣神之滋養

*霜降*

1.霜降秋補要平秋燥之氣, 可以消氣的白果、蘿蔔、山藥、黨蔘、大棗都是好食物

2.霜降後容易犯關節疼痛和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腸潰瘍等, 脾臟功能過於旺盛, 此時絕不可溫補, 如大吃火鍋、燒酒等, 反而使病徵加重. 可用當歸、黨蔘燉山藥豬腰, 可補血益氣、滋補脾氣, 用花生、大棗燉豬腳也可增進關節的血脈活絡

3.霜降時節不可再吃冰, 也還不到時候吃火鍋, 要吃霜降牛肉鍋請等立冬後再吃吧!

4.霜降補身, 以羊肉為主; 等冬至後再吃麻油雞補身

5.秋季多發呼吸道疾病, 水梨、紅柿潤肺, 尤其是經霜降製成的柿餅, 表面會滲出白粉狀的柿霜, 對鎮咳、止痰、潤肺、清喉很有效

*立冬*

1.立冬補冬不同於冬至補冬, 不宜大補, 只宜輕補, 涮羊肉、老鴨煲、芡實胡桃粥、芝麻糊等, 都宜此時的補冬

2.立冬起就要增添衣服, 寒氣侵身, 日久容易感染風濕風邪

3.立冬起也要略行日光浴, 因為人體若缺乏足夠的陽光動能的滋養, 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就會降低; 冬日曬太陽也可減輕冬日的憂鬱症, 老年人尤其需要曬東陽以增進身體機能的活化; 但日光浴不可曬太久, 也不宜在空腹及過飽時進行, 有嚴重心臟病、高血壓、自律神經失調與生理期間的婦女, 都要小心不可日曬過度

4.立冬之後, 要多吃含羊肉、桂圓、胡桃仁等食品, 不可吃過寒之食, 不吃冰, 也要少吃冷飯、冷粥、冷菜, 以免傷胃傷身

5.入冬後的藥燉補湯: 羊肉爐、當歸鴨、十全排骨湯

6.薑是秋季作物, 中秋後嫩薑上市, 深秋後老薑出場, 薑有補肺氣的功能, 做成薑糖可治咳, 熬成薑茶可預防感冒; 薑可以止嘔(嚼生薑防暈船), 李時珍建議登山人要隨身帶生薑, 以不犯露霧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

*小雪*

1.小雪是農活中最重要的醃菜季節, 從小雪開始醃冬菜, 才能一直吃到立春; 除了冬菜外, 也開始製作各種臘肉

2.小雪食療之道, 香蕉是很常見的食方, 有助於對抗冬日憂鬱. 另外, 要多吃豆漿、蛋黃、雞肝、胡蘿蔔、蘋果、枸杞、橘子、葡萄、蜂蜜等, 都可以改善冬季肌膚乾燥、面容憔悴、身體虛弱等症狀

3.小雪要特別注意腳的保養, 洗熱水腳, 腳底按摩, 做腳運動等

4.小雪後, 天氣微寒, 是喝熱甜湯的季節; 紅豆湯、花生湯、地瓜薑湯、福圓茶(要喝時加一點米酒)

*大雪*

1.大雪可以開始溫熱食材的冬補, 如老薑麻油燉雞燒酒雞及燒酒桂圓糯米粥, 糖炒栗子和鹽水煮花生是冬季零食, 薑母鴨、薑母茶是袪寒聖品

2.大雪氣溫變化大, 要特別小心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疾病; 保寒要先保頭, 頭部最怕陰氣侵入, 老人在冬季要養成戴帽習慣; 除了保頭外, 保腳部的溫暖也重要 穿上毛襪可讓全身溫暖血管暢通; 凡身體皮膚特別薄弱之處也要注意保養, 像人的嘴唇四周

3. 多食平性及溫熱性的植物, 如大蒜、生薑、辣椒、洋蔥、香菜、桂圓、山藥、栗子

4.大雪是吃蘿蔔的好季節

*冬至*

1.冬至北方吃餃子, 南方吃餛飩; 冬至吃湯圓紅豆粥(可驅邪避邪)

*小寒* 

1.小寒正值臘月, 臘月有食臘八粥的食俗; 臘八粥的食材: 大小紅豆、紅棗、薏仁、葡萄乾、蓮子、桂圓、花生、松子、栗子等等和糯米、冰糖合煮 

2.小寒時, 人體疾病多會出現在太陰神經 因此就不宜吃會傷脾胃的食物(蓮子桂圓); 小寒節氣要補陰, 可吃鵝肉, 但有皮膚病的人不宜

3.小寒天氣冷, 要小心血壓上升的問題, 可吃些降血壓的食膳, 如麻油拌波菜、白菜豆腐湯、銀耳蓮子湯、山楂梨絲

*大寒*

1.台灣頭牙、尾牙都有吃刈包的食俗; 北部人尾牙吃潤餅, 南部人清明吃潤餅

2.大寒節氣補身可多吃補氣的大棗、糯米、雞肉, 補血的豬肝、雞肝、當歸、桂圓, 補陰的銀耳、芝麻、黑豆、鴨肉, 補陽的核桃、枸杞、羊肉、蝦; 當歸生薑羊肉湯、涮羊肉、八寶飯、年菜全家福是大寒進補的好食方

3.大寒節氣中, 要特別小心血管緊縮、中風的問題, 喝酒要特別節制, 因油膩食物吃得多, 要多吃蔬果, 所以年菜中總有長年菜、菜頭、八寶菜等, 此外, 多吃應時應景的柑橘, 對心血管尤佳

4.十錦菜的食材: 胡蘿蔔、豆干、香菇、黃豆芽、木耳、芹菜、韭黃切成絲, 各自炒後混在一起, 吃時灑烏醋、麻油

5.年夜菜色: 白鯧魚(事業昌隆又有餘)、豬腳(圓肉圓圓滿滿)、香菇栗子土雞湯(雞求吉、栗求利)烏魚子夾白蘿蔔片(烏金有財好彩頭)、米酒桂圓米糕(福氣圓滿、長高高昇、壽命長長久久)、紅棗蓮子甜湯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