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昨天
特地請假5個小時衝去台中聽一場演講
主講者是我很欣賞的作家 - Bubu老師
雖然接觸Bubu老師是從她的教養書開始
但漸漸的
我受到她的影響已經不單只是教養
家庭.生活甚至女權思維
透過她的引領讓自己的生活腳步越來越踏實
之前錯過兩次台南安平的演講
這次
不想再錯過親耳聽聞的機會了
演講過後
還有機會讓說話跟她的文字一樣溫柔又堅定的Bubu老師在我帶去的新書上簽名
使我跟她有更近一步的接觸
讓這個豐盈的下午增添了一份和偶像面對面的興奮~好開心啊!!!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主講者: 蔡穎卿
演講題目: 幫助小學生擁有平衡的生活 - 讓我們一起當個好大人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* 教育不只針對學生,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受教者
* 除了給予小朋友健康.快樂的生活, 還要賦予他們"得到快樂"的能力
* 我們受教育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, 為了要懂得"謀生"與"生活"的並重
* 我們都是為了要"好好生活" 而受教育
* "工作.休息.娛樂" 生活要平衡, 不要過度偏重任一面, 如同餐點: 營養.色彩.味道.形貌都要注重平衡 (娛樂不等於休息)
* 人的平衡: 身體&心靈 / 吸收&回吐
* 資訊發達時代(FACEBOOK)所產生的現狀, "別人的生活"佔去我們一大半的時間
* 平衡的作息與氣息, 可使身心穩定
* 小朋友常期處於被動受教育的狀態下, 也是一種不平衡, 要讓他們有回吐的機會
* 體驗跟參與是不同的, 體驗是短暫的.遠距的.有選擇權的, 體驗是可以不涉及義務與責任的. 生活不能只是體驗, 要化體驗為長時間的執行, 允許孩子有"真實的生活". 讓小朋友在家庭裡參與生活, 建立真正的平衡
* 透過生活, 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, 孩子就能夠理解他們對家庭的貢獻
* 貢獻是一個生活概念, 它不止對他人有益, 更是個人情感滿足的基本. 了解貢獻意義的孩子, 會更開朗快樂; 所有的貢獻的習得, 都是從生活中而來, 沒有真正生活的孩子, 學不到貢獻的方法
* 要多鼓勵孩子, 讓他們了解他們的好作為也是對家庭的一種貢獻
* 不用補習, 自己懂得自修----就是對家庭很大的貢獻 (讓孩子理解金錢的意義)
* 我的行為可以減輕其他家人的負擔, 就是我的貢獻 (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貢獻)
* 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是經驗的累積; 家庭是提供孩子生活教育的基礎地
* 好書推薦: 浮萍男孩 / 棉花糖女孩
* 教養的方式: 耐心是基本配備, 態度要嚴肅但溫和
* 學習是需要練習的, 不能對孩子有一蹴可及的要求; 從簡單的做起, 從有成就感的累積起
* 最低的學習成本是從良好的紀律而來
* 不知道危險, 就不懂得安全在哪裡? 也就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
* 人在漫不經心時, 容易招致危險
* 珍惜並善用資源比爭取資源更重要
* 一般的學習歷程: 觀察~記憶~比較; 我們該有更成熟.更有彈性的學習結果的檢查制度
* 一個懂得提問的孩子, 才會更有能力 (孩子會擁有結構性的思考能力)
* 對孩子的要求都要返抵"以身作則"的反思, 教育的方法就不再混亂, 我們的憂慮也會得到解決
* 從生活的細節開始了解幸福; 再從生活的照顧去傳遞"安靜"與"學習"
* 用行動來表達對孩子的重視, 成為孩子生活的引導者
*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儲蓄就是----時間
* 美與視覺及感受的關係 (美可以從生活中慢慢做起); 從美的角度整理家務
* 常常對孩子說: 為什麼你喜歡? 為什麼你這麼做? 你剛剛要表達的意思是不是.......?? 讓他們越來越懂得表達
* 大人要先好好說話, 小朋友才能學習到好的應對